哪吒形象的前世今生哪吒形象的前世今生
![]() |
现藏于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博物馆、出土于朝阳市北塔地宫的石函四侧面刻一组“哪吒护法”故事,内容为哪吒指挥夜叉率众追杀兴风作浪的修吉龙王。 |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哪吒闹海图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该瓶腹部主题纹饰表现的是哪吒闹海的故事。哪吒手持乾坤圈,赤足踩风火轮与水族争斗,展现出哪吒闹海时的英勇场景,场面宏大且人物众多,动作表情生动传神。 |
2025年1月29日,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至今全球票房已逾150亿元人民币。自上映以来,这个少年英雄掀起了国产动画热潮。现在可以见到的许多与哪吒相关的文物,反映了其形象和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各种古代文献中,哪吒的名字曾被写作那吒、那咤等。民俗信仰其为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太子;在道教文化中,他是“中坛元帅”;在佛教中,他是护法神。其形象融合了不同宗教和民间信仰,在不同时代,也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
哪吒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历了多次演变。最初,他的形象与印度佛教有关。在唐代佛经中,他的职责是护持佛法、降伏妖魔,被赋予了“三头六臂”“脚踏夜叉”等特征。随着哪吒形象本土化,他逐渐从一个威猛的夜叉形象转变为更符合中华文化审美的少年形象。
后来,哪吒的意蕴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道教中,他被尊为“中坛元帅”。在禅宗典籍《五灯会元》中,出现了哪吒“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的故事。此时,哪吒不再仅仅是一个护法神,而是成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神话人物。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则标志着哪吒形象本土化的完成。
哪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融合释、道、儒家思想精髓,汇集了英雄主义、人伦血亲、忠孝节义等元素,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为明清以后小说、戏曲乃至近现代以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素材。
作为中国电影史首部票房破百亿元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其以中国神话为基底,通过哪吒与龙族的冲突,重构了传统故事的现代内核,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文物见证了哪吒形象的演变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文物承载的哪吒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英雄形象的不同理解和塑造。由此,哪吒形象经历了从扁平化的宗教角色到立体化的文学和影视角色,从威严的护法到英俊的少年,再到法力无边的灵童,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经典符号。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第42届百队杯落幕 绿茵场上演“奔跑吧少年”第42届百队杯落幕 绿茵场上演“奔跑吧少年”
- (成都世运会)成都世运会霹雳舞比赛收官 中国队摘得两金一银(成都世运会)成都世运会霹雳舞比赛收官 中国队摘得两金一银
- 第七届“考亭文脉奖”颁奖大会在南平举行第七届“考亭文脉奖”颁奖大会在南平举行
- 十五运会女篮资格赛:四川五连胜 山西获首胜十五运会女篮资格赛:四川五连胜 山西获首胜
- 6图看智能黑科技点亮世运“智慧图景”6图看智能黑科技点亮世运“智慧图景”
- 成都世运会|蹦床冠军“姐妹花”:在成都感受“4D环绕”般的支持成都世运会|蹦床冠军“姐妹花”:在成都感受“4D环绕”般的支持
- 从“健身去哪儿”到“去哪儿健身”从“健身去哪儿”到“去哪儿健身”
- 推动科普书进入公众视野,第九期“新发现·科普书单”将发布
- 马上评|“亮证姐”处罚决定里需严肃对待的三个问题
- 夜读丨馄饨里的乡愁
- 在陈逸飞回顾展看见时代精神的嬗变
- 一加携自研游戏技术亮相ChinaJoy 2025 多款游戏可实现原生120帧运行
-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走近百年图书馆里的古籍守护者文化中国行·守宝人|走近百年图书馆里的古籍守护者
- 2026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打响 中国队6:0大胜叙利亚队2026亚足联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打响 中国队6:0大胜叙利亚队
- 组图:成都世运会奖牌“竹光”亮相
- “让世界听见哈夏” 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将举办“让世界听见哈夏” 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将举办